dangyongqiang 发表于 2017-7-26 10:39:05

三个陕西 | 讲好陕西故事 传播陕西文化



今天与我们分享的是文学院渭南古村落家训探寻队
马克思主义学院赴陕西渭南市实践调研团两支队伍


01文学院渭南古村落家训探寻队
(渭南古村落家训探寻队赴韩城市党家村实地调研)
2017年7月,文学院渭南古村落家训探寻队一行来到韩城市党家村开展调研活动。在党家村,我们重点采访了党家村党家第20代传人党鉴泉先生。

党鉴泉,男,1946年7月生于韩城市党家村,党家第20代传人。曾教授中学语文二十年,期间参加高师函授学习取得大专学历,并先后入党和转为公办教师。退休后担任西庄镇老干部党总支书记兼自管会主任、关工委主任、政协联络组长等职务。热爱诗歌、对联创作,撰写多对党家村楹联,著有《田舍郎诗联存稿》。
诗意的栖居——隐秘的“桃花源”
谈起当家村,党鉴泉先生认为党家村选址有一大特点,即隐蔽性。外人如果不是深入山中,便很难发现党家村。到访的人无不赞叹:党家村是现实生活中的“桃花源”。
(党家村俯瞰图)
党家村家训或刻在青砖砌成的墙壁上,或刻在走马门楼的门额上,或刻在木质的永久性对联上。展示位置十分明显,起到了警示于内,悬示于外的作用。党家村的祖祖辈辈都能时常看到这些家训,并且铭记于心,践行于行。随后,中日建筑专家的到访使得村民认识到,党家村不仅仅是栖居地,更是族人的精神家园。
(党族祖祠、党氏家训及党家村中日友好广场)

以“修身、齐家、处事、报国”为核心的党家村家训
党鉴泉先生主要从修身、齐家、处世、报国四个方面向我们介绍党家村的家训文化,同时讲述了党家村古今践行家训的一些美德故事。
(渭南古村落家训探寻队采访党鉴泉先生)
党家村家训基本上是择录名言警句的语录体。第一个方面是“修身要养正”,养正就是干正事、走正路、扬正气,发挥正能量。这方面的家训集中强调了“耕读”和“勤俭”。在党家村,以“耕读”和“耕读第”为题字的匾额随处可见。党家村的始祖党恕轩给四个儿子取的名字都带有“君”字,最后一个字连起来是“显仁明义”。党先生说,从这一点来看,党家村的人从根儿上就崇尚文化、重视读书。第二个方面是“齐家要修和”。齐家就是让自己的家庭向好的家庭看齐。我们在党家村看到的第一个匾额便是“孝弟慈”,党先生说这个匾额的具体内涵是“父慈”、“子孝”、“兄友弟恭”。
(刻在门楣、木质楹联上的党氏家训)
第三个方面是“处世要树德”。党先生认为人是具有社会性的,所以在与人相处的时候要注重树德,即“礼、让、信、义”。党家村关于这方面的家训也有很多,如“德乃欲高,行乃欲洁,礼乃欲周,处世之要诀也”。第四个方面是“报国要尽忠”。党先生说在战乱年代,党家村的祖先积极奔赴前线,血洒疆场,为国捐躯。党先生自己家中木刻对联中的一联也能很好地体现这一点:“为学从业,文武皆报国之途。”
(党家村)


传家训,亦是正风气
关于如何传承和保护家训,党先生主要提到了“行动践行”和“教育宣传”两个方面。如何践行家训是重点,“清官是从家庭走出来的,贪官也是从家庭走出来的”。习近平总书记说“千千万万个家庭的家风好,子女教育得好,社会风气好才有基础”。党家村的村民自幼受到家训潜移默化的熏陶,故能积极、自觉地培养“惜时勤学”、“孝顺睦邻”、“正直诚信”等优秀品质。

http://mmbiz.qpic.cn/mmbiz_jpg/viactygias9W3glpE01y5jbE1e5iaesu7h8iarKqPmTE58JTSZPhKP3Inc8CxkbdoKEpk9RNbCicJia5WKLcpe1ouSLQ/0?wx_fmt=jpeg
(刻在门楣、青砖和木质楹联上的党氏家训)
另外,党先生认为媒体和网络应该发挥舆论导向的重要功能,向社会宣扬正能量的事和人。“家训已经走向整个社会,家训的弘扬可以让千千万万个好家风影响整个社会的好风气。”家训的传承,社会风气的改良需要我们每一个人付出行动。从每个人做起,从“我”做起。
(党家村内景)
党鉴泉先生在访谈最后提到:“要有为他人着想的善良。走向社会后负面的东西很多,但是正能量的东西更多,要努力去接触正能量。回顾中国两千年的历史,还是真善美占大多数。”

02马克思主义学院赴陕西渭南市实践调研团

一个民营企业家的爱心之举
7月7日,西北大学“讲好陕西故事 传播陕西声音——赴陕西渭南市实践调研团”一行来到华阴市,在当地文明办负责同志的介绍下,调研团对一位民营企业家的感人故事作了寻访。当天上午,调研团一行来到华阴市太华路旁的城关天祥大药房。一进大厅,“爱心企业”“优秀企业”“精进孝心团队”“捐资助学 泽惠英才”“青年文明号”“十大诚信商家”“先进定点零售药店”“最佳合作伙伴”“先进个体工商户”等牌匾格外醒目。
(城关天祥药房荣誉牌匾)
药店里面,调研团的研究生随机采访了一位前来就医的群众,她谈了谈自己来天祥药房就医和购买药品的原因。在调研团的追问下,这位阿姨讲述了关于天祥药房的感人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是候卫,天祥大药房的总经理,渭南市第五届道德模范提名奖获得者,十几年来一直资助着贫困大学生、残疾家庭和有困难的普通群众。
(候卫总经理在整理药品)
由于正在忙于工作,调研团未能直接采访到候卫总经理本人。但有幸采访到了党支部李书记,他指着“大爱无疆 爱心奉献”“大爱无疆 爱心铭记”两面锦旗说,这是去年在企业年会上两个家长送给药房的。他们是华阴市华山镇西吴村村民、轮椅上的残疾青年的父母和华阴市罗夫镇台头村白血病少女的父母,为了表示对候总以及天祥大药房的感谢,两位家长送来了锦旗。
(资料图:来源于渭南市文明网)
当调研团的研究生们看着墙上的一块块荣誉牌匾时,李书记说到,一个企业家首先要知道自己的第一出发点应该是为了人民的利益,经济利益要追求,但社会效益也不能忽视。企业的效益好,是许许多多消费者对我们一如既往的支持,吃水不忘挖井人,我们应该时刻做好准备回馈父老乡亲们。候卫总经理勇于社会责任,他和他的员工义务送药,并且没有低价,多少钱的要都免费送,这已经坚持了十七八年;在残联的协助下,他每年给残疾人送出将近40把轮椅,并连续七年给行动不便人士送拐杖;他资助贫困大学生,承担他们的所有学费等费用;他给低保户、贫困户就医买药均打8.5折;他连续多年给环卫工人送防暑降温慰问品,并参加多种慈善活动和社会公益活动……
(李书记在与调研团成员交流)
调研团的一位研究生细心的发现,墙上除了关于药店业务的荣誉牌匾之外,还有一块牌匾:“先进基层党组织”,这是华阴市委颁发的。作为一个民营企业,天祥药房积极响应党中央的号召,成立党支部,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药房支部的李书记向我们讲述了药店的发展史,以及一直秉着医者仁心的精神经营药店的初心,并发展到有十几家分店的连锁药店。
(先进基层党组织牌匾)
最后,候总经理和李书记与调研团部分成员合影,并表达了他们对下一代的寄托与希望,愿年轻一代人能继续发扬好乐于助人,无私奉献的精神,共筑大美社会。
(候总经理、李书记与调研团部分成员合影)
烈士陵园守墓者的呼唤:加强对年轻一代的爱国主义教育
7月的华阴市天气格外炎热,但有这么一个地方,树木郁郁葱葱,一位“长者”在树下讲述了感人的故事。8日上午,西北大学“讲好陕西故事 传播陕西声音——赴陕西渭南市实践调研团”一行来到位于华山脚下的烈士陵园,随着这位“长者”的脚步走进那激情燃烧的岁月。
他叫张顺京,1958年4月生,陕西富平人,华山烈士陵园的义务守墓者,1978年入伍,并参加对越自卫反击战。不幸的是,他在战斗中身负重伤,并留下一级伤残,入院疗养。作为军人,他有男儿血性,忘不了曾经连长的恩情,忘不了同在军营但为了国家安全而牺牲的战友,与家人一道,来到安葬自己战友的陵园做起了义务守墓人,这一做就是36年。
调研团一行看到张顺京军人时,他格外激动,走到一颗老树下,给在场的同学们讲起了他守护陵园的那些事。他从入伍那年说起,给大家讲述了军旅中战士们团结协作、军民一家亲的感人事迹。负伤后,他回到荣军康复医院疗养,出院后,他来到脚下的陵园,开始了守护革命战友的一生。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叫作“守着烈士、守着清贫、守着寂寞、守着信仰”。
(张顺京给调研团讲述故事)
当有人问到为什么当下有人过度追求金钱、利益时,张顺京这样回复:今天的环境与过去已经大不相同,我们过去兄弟姐妹多,大家互相谦让,在军营也是这样,互相帮助。我来到这里给已故的烈士守墓,就是为了让大家知道今天的和平环境来之不易,祖国的长治久安是因为有众多的革命战士在为大家守护家园,我们不能忘记那些曾经为保家卫国而牺牲的战士们。值得庆幸的是,习近平主席让我看到了希望,特别是9月30日全国烈士纪念日的设置,我感到特别欣慰。

张顺京军人几十年的守护,终于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可。原来无人问津的烈士陵园,现在由于张顺京的守护与呼吁,大家慕名而来的多了。陵园也成为华阴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每年的清明节及其他重大节日,前来瞻仰、扫墓、参观学习的党员、群众、青少年数不胜数,同时这也是张顺京最为繁忙的时候,他要亲自给每一名烈士扫墓、洗尘,代表国家给战士们送上问候,并给前来的同志们上一堂生动的革命传统再教育课。
(张顺京在在烈士扫墓,资料图)
由于天气太热,在场的调研团成员们把张顺京军人搀扶到房间内。一进屋,张顺京小心翼翼地从柜子顶部把一本《革命战情永生难忘》的纪念册拿出来,给大家一张一张的介绍。这是当年他们军营的战友聚会时的相片集,每一张照片都凝结了难忘的战友情,凝结了张顺京对烈士的思念情。在观看完纪念册之后,调研团的研究生看到张顺京的床头边有一块“最美家庭”的牌匾。张顺京说,给烈士守墓,我的家人始终与我在一起,我平常就教育他们,不能忘记已故的革命老战士,忘记他们,就等于丢掉了我们的根,扔掉了我们的革命史和革命精神。
(张顺京在讲述纪念册的故事)
在张顺京的带领下,调研团的同学们对烈士们默哀并三鞠躬,随后一一缅怀每一名烈士,并学习了他们的革命事迹。
(调研团为烈士默哀)
(调研团缅怀烈士)
(调研团学习革命烈士事迹)
和平的环境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换来的,是无数军人牺牲小我、成就大我的无私精神铸成的。今天,我们生活在盛世年代,不能忘记他们,不能忘记革命先烈和仍在一线的革命军人们。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是一个退伍军人的呼唤,更是我们这个时代和民族的呼唤。
(张顺京与调研团合影)

渭华起义纪念馆:不忘革命先烈
在结束对华阴市的调研之后,7月9日,西北大学“讲好陕西故事 传播陕西声音——赴陕西渭南市实践调研团”一行来到位于渭南市华州区的渭华起义纪念馆,继续寻访陕西的好故事、传播陕西好声音。
(调研团认真听取景区工作人员讲解)
渭华起义虽因敌众我寡最后失败,但它为党培养了一大批革命骨干和不少出类拔萃的领导人物。刘志丹、谢子长等不少革命先驱经过渭华起义的考验和锻炼,积累了丰富的斗争经验,将革命的火种引向陕北,为创建陕北红军和革命根据地打下了坚定的基础,终为数年之后中央红军结束长征的落脚点,也是全国革命的新起点、总根据地。
(调研团认真听取景区工作人员讲解)
调研团一行在纪念馆合影,走出去的那一刻我们心情都很沉重,那些烈士的精神鼓舞着我们,那个时代在那一刻仿佛离我们每个人都很近,那个时候共产党员勇敢站在最前列,那个时候的奉献精神令我们今日很佩服,作为党员,共青团员的我们在今天有新的目标、新的任务,但这种精神永远不变,希望以后对我们的学习生活有所影响。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三个陕西 | 讲好陕西故事 传播陕西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