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党姓网

 找回密码
 加入党姓网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查看: 1234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网摘] 韩城党家村与豫南三翁堂

[复制链接]

316

主题

331

帖子

321

积分

管理员

Rank: 20Rank: 20Rank: 20Rank: 20Rank: 20

积分
321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8-7 14:16:49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党国安

编者按:豫南三翁堂理事会秘书长党国安先生系河南省社旗县一名资深研究党氏家族文化的在职医学专家,他不仅从医医术精湛,治病救人,医德高尚,而且从痴迷宗亲文化研究后利用业余时间参与了三翁堂对外文化的交流研究。陕西韩城的党家村与河南社旗的山陕会馆,经国安先生执着的探访、查阅和研究比对,在“一村”、“一馆”的源缘和脉络上更加清晰,也得到党家村宗亲的认同。现刊登党国安先生最新的研究两地文化交流的文章,以纪念豫南三翁堂与韩城党家村同出陕西大荔一脉的论证成果。


说起韩城党家村和豫南三翁堂,在党家人中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韩城党家村被誉为“民居隗宝”,三翁堂的山陕会馆被称为"天下第一会馆"。这两颗闪烁在豫、秦大地上的明珠,当之无愧的成为了中华党氏两张靓丽“名片”。虽然两地相隔千里,但又有多少人清楚,陕西韩城党家村与豫南三翁堂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党家村位于陕西省韩城市西庄镇,是国内保存最好的明清建筑村寨之一,被誉为“东方人类古代传统居住村寨的活化石”、“民居瑰宝”。

党家村建村距今680多年,主要是党、贾两族居住在此,320户人家,1400余人。全村占地约一平方公里,现存120多座四合院和保存完整的城堡、文笔塔、哨楼、牌坊等建筑,青砖灰瓦、鳞次栉比,瓦屋千宇、不染尘埃。

2001年6月,党家村古建筑群被列入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2003年入选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名单;2006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录;2013年被列入全国六大重点保护利用古村落。

党家村村寨的建筑,得益党、贾两家于明、清时期在河南南阳经商的收获。有着数百年沧桑的陕西韩城党家村,给后世留下了一个曾经“日进白银千两”的商业神话,但又有多少人清楚,党家村商业上的成功和南阳盆地唐白河流域“三翁堂”所在地的赊旗、瓦店、郭滩镇有着丝丝缕缕的情感上和血缘上的联系……

清朝顺治十一年前后,战乱后的韩城难于谋生,党家村党族第11世二门人党德佩,赶着一头小毛驴,驮着两捆棉花,告别了妻儿老小,离开了韩城,“下河南”南阳一带去闯荡、谋生。德佩久有此心,一因家里地少,务农难以为生,不得不另谋出路;二见周围乡亲出外不少人发了大财,他早就跃跃欲试了。

辗转月余,他终于在南阳府以南60多里白河北岸的贾营落脚,把带来的棉花卖掉作为本钱,在泥泞的河滩搭起棚子,出售瓦盆、瓦罐及日用杂货,起早睡晚,异常艰辛。贾营的对岸是南阳府的瓦店镇,瓦店是驿道所经的水陆码头,商贾云集,南来北往的货船络绎不绝。由于党德佩为人忠厚、随和、乐于助人,一来二去与船夫、商人混得稔熟,商人们便将未来得及脱手的货物让他代销,党德佩也尽力使客户满意。

一次,一位云南富商运来一船瓦罐、瓷器滞销,一时难以脱手,富商心烦,一股脑推给党德佩,转身走人,随后杳无音信。党德佩将货物收拾好,在经营自己小本生意的同时,极富耐心地推销云南富商的存货,不时还赶着毛驴穿梭在乡间叫卖。爬沟上坡,涉水翻塬,一身尘土一身汗,一路风雨万般苦……他还详细地记了一笔账:某月某日卖了几只瓦罐,多少文钱……不时有智者提醒:“云南人不会来了,你随便卖几个钱就行了。”党德佩憨厚地笑笑,木木讷讷地说:“不行,受人之托,忠人之事,我得给人家有个交代……”

七八年后,云南富商重返贾营,碰见了党德佩,二人寒暄后,党德佩将卖瓦罐的账和银钱一一呈上,富商目瞪口呆,他早已将此事忘了个一干二净,不禁惊叹:“如今的天下,竟有如此诚信忠义的伟男子!”遂决定拿出一笔资金,帮助党德佩发展。

康熙元年,党德佩搬进瓦店镇,雇用店员,开设了专营木材的“恒兴桂”,简称“桂”号,主要从事木材生意,兼营长途贩运。

战乱之后,河南南部残破尤其厉害,这时正在恢复,木材需求量很大,因而桂号发展很快。桂号利用白河水运之便,从瓦店雇船南航,经襄樊,入汉水,达武汉,长途运销。去时贩运当时农产品,返时装载木材和适销货物。还经营过粮、油作坊。

顺治后是康熙,长期比较安定的政局,使得社会得以全面复兴,南阳一带更是繁荣,也使“恒兴桂”的生意得以发展。

经过党德佩与儿子党景平以及后辈将近七八十年“连东带掌”的经营,到了雍正初年,给他的孙子们分配产业时,桂号已是瓦店镇数一数二的商家,拥有镇东北部一大片房屋和85顷土地的不动产,积聚了相当的财力,同时还留下一桩同当地巨富王姓争“寨主”的传说。

瓦店为水陆码头,商贾云集,商家们要推选有实力有威望者为主脑,协调关系,裁判争执。但王、党两家拥戴者数量相当,最后议定以财力决出雌雄。结果桂号赢了。桂号一分为四,德佩的二孙镇疆继承了“恒兴桂”的字号,长孙定疆立“恒兴庆”号,三孙卫疆立“恒兴栋”号,四孙守疆立“恒兴永”号。分号后,党家瓦店生意仍日益昌盛,高峰迭起。

咸丰年间因太平天国运动,南北交通受阻 ,西南几省的商族改道由襄樊经瓦店北上,使党家生意达到极盛时期。他们“各领风骚数十年”,连上以前老桂号共历时二百五十多年,累计拥有土地三百余顷。

乾隆十五年党家村贾族13世贾翼堂到南阳府唐县(今唐河县)唐河沿岸的郭滩镇经商。他掌握足够信息,具有从商经验,携带一定资金,“吃掉”了韩城解家村解家在郭滩镇的商号。

贾翼堂开始也是以贩运木材为主,因经营有方,发展很快,没几年就设立了“合兴发”号。当地没有煤炭,也缺乏木柴,老百姓以农作物秸秆——俗称“柴火”,为唯一燃料。有一年庄稼丰收,秸秆遍地遗弃,“合兴发”就大量收购囤积;第二年大旱,寸草不生,柴火价格大涨,“合兴发”由此赚了一大笔,给扩大生意打下了基础。

贾翼堂在郭滩镇所从事的商业活动大约持续了25年。生意发展了,需要增加人手,乾隆二十年贾翼堂做“东家”聘请党族十四世三门人、在襄樊经营“玉隆协”号的党玉书做“西家”,韩城解家村解家做股东,开始合伙经营。党玉书是个商业奇才,14岁弃学从商,在襄樊商界便崭露头角,20岁才华大显,誉满武昌。

党玉书的加盟,使党、贾两族的生意更加兴隆。至此,“合兴发”成了这一时期党家村河南生意的代表作,其业绩已超过显赫近百年的“恒兴桂”号。

贾翼堂和党玉书两人合作后,第一个举措就是把商号迁到百余里外的当时全国名镇——赊旗镇。这里是南北货物交流要道,整日里唐河中舟楫云集,几乎清一色商船,徐徐入港的,顺流南下的,靠岸装卸的,繁荣异常。岸上,骆驼、骡马组成的驮队满载货物从北面而来,又载上新的货物北去。

第二个重大措施是在唐、白河沿岸城镇广设货栈,在襄樊和汉口设立分支号,把贸易范围往南扩大到汉口,长沙乃至广东佛山。他们自备木船,由水路向南贩运小麦、芝麻、香油、皮革和北地药材等,也由陆路向北方陕甘一带发货,但不经常 。

第三是经营“钱业”,发行“帖子”。“帖子”就是备有一定准备金,经官府批准备案,发行在一定范围内可以流通使用和向该号兑现的“票券”。

“合兴发”生意大发,雇有伙计千人,大船多艘,逐渐发展成为赊旗镇十大行当中排行第八的“木行”老大。每天交易竹6万根、木材三四千方,年利润30余万两白银,最低折合现在人民币三四千万元。党玉书也被誉为“商界奇才”,成为赊旗镇的头面人物。

为了加强管理,号里增聘了两位经理:一是党玉书之子党天佑,一是贾翼堂的族人贾某。贾翼堂孙辈贾大有,曾在“合兴发”专管社会交际和应付官府事情,类似今天的公关经理。他生活阔绰,为了豪爽,捐了个布政司理问虚衔,常把绿呢大轿坐到南阳知府的大堂上,与知府平起平坐。他行八,赊旗镇人都知道“贾八爷”,当日“可风光啦”。

后来,“合兴发”不断发展壮大,买下了南北太平街所有铺面,购置附近良田千顷。为此,嘉庆皇帝还向“合兴发”号钦赐过一块“良田千顷”的匾牌。在捐银兴建山陕会馆方面,“合兴发”出手也十分大方,一次捐银一万两。该号如此经营达80年之久,到了咸丰初年,太平军兴,时局有变,“合兴发”遂东西分伙。号里东、西双方商议,将“合兴发”按股各立新号,继续经营,东家方面立“合兴元”,“合兴盛”、“三义发”;西家贾姓立“德盛源”、“主敬堂”、“顺积堂”;党天佑自立起了“玉隆”系,咸丰后期,党天佑年老回家叫来大哥、三弟,提出分家,后分为“玉隆汇”、“玉隆成”、“玉隆杰”。

面对严峻形势,晋、陕商人有的当时就把商业撤了,只经营土地;有的全部收拾搬回老家;其中“三义发”和“玉隆”系仍留守太平街,以图东山再起。

咸丰六年,以赊旗镇为中转枢纽的南北运输通道,成为清政府的唯一经济命脉,赊旗镇的商人又一次迎来了生意的高峰。坚守阵地的“玉隆”三号抓住了这最后的一个机会,党玉书的后人在太平街又延续了几十年。

1923年,赊旗镇山陕会馆重修,当时的规模十分浩大,“玉隆杰”号的党燕堂作为“会首”,并以“布施”的方式出资6000两。

嘉庆、道光、咸丰三朝是党家村经济史上的黄金时代,尤其是“太平军兴咸丰岁,东南路途不平康”,“商旅改趋宛襄道”,使党、贾两家在赊旗和瓦店镇的生意更加“发皇”(发达兴盛),他们将银子源源不断地驮回党家村。

相传从赊旗、从瓦店,往党家村运送银两的镖驮络绎于道,号称“日进镖银千两”。党家村仅分银院就有3处,每隔几天就有镖驮回村,随后会听到“吆喝”,有股份的人家齐聚分银院,按各自的参股的数量分红。分银子的锣声响起,就见到巷道里提着小斗、端着簸箕的人们来来往往。每年运回村里的约有30万两进项,这种情形一直持续到民国初年。

党家村人在南阳生意的辉煌不仅给家乡建起了豪宅,也给南阳赊店修得了“气吞山河”的山陕会馆。

山陕会馆位于社旗县城赊店镇。会馆始建于清乾隆二十一年(公元1756年),经嘉庆、道光、咸丰、同治至光绪十八年落成,共经六帝137年。占地面积10885.29平方米,建筑面积6235.196平方米。主体建筑自南而北沿中轴线有琉璃照壁、悬镒楼、大拜殿和春秋楼,左右陪衬建筑相互对称, 自南至北有:东西辕门、东西马厩、钟鼓二楼、东西廊房和大拜殿两侧的药王、马王两座陪殿。建筑布局形成前、中、后三进院落,布局严谨合理,殿堂楼阁疏密有间,北高南低,鳞次栉比,气势雄浑,相映生辉。各类建筑物共152间,室内外全用青白色大理石铺砌,建筑物采用石雕、木刻、火铸或陶瓷塑精美图案作装饰。据碑文记载:"运巨材于楚北,访名匠于天下"。耗白银数百万两。总之,会馆的总体设计追求诗情画意,陈设装饰极尽富贵华丽。

当年慈禧太后对山陕会馆高度肯定,并亲书“龙、虎“”二字刻于大拜殿醒目位置,作为“镇馆之宝”。

山陕会馆1963年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1月13日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数百年来,韩城党家村、赊店山陕会馆一村一馆遥相呼应,每当党家村人回忆前辈的经商辉煌时就少不了山陕会馆;豫南三翁堂人一谈起山陕会馆的雄伟壮观时必谈及党家村。

笔者于2016年在参加第七届中华党氏宗亲联谊会到到党家村进行考察时,与当地老人和资深学者党鉴全先生进行交流,经整理,陕西韩城党家村与豫南三翁堂,至少有以下四点共同的情感上和血缘上的联系……

    一、两地党姓同宗同根。陕西韩城党家村与河南南阳三翁堂党姓始祖同出陕西大荔,一脉相承,血脉相连;

二、两地文化同出一辙。党家村家训重德、重教,目前保留较为完整的有26则,如“读圣贤书,立修齐志;存忠孝心,行仁义事”“居家有道惟能忍,处世无奇但率真”等,从修身、处世、兴教、耕读、诚信、清廉、治家、报国等方面为自己和后代子孙立下严格的规矩,警戒自己,教育后人。山陕会馆会规重诚信、公平,如社旗山陕会馆现存碑刻共计九块,其中有关记述商业道德规则的碑刻计三块,分别为《同行商贾公议戥秤定规矩》碑;《公议杂货行规》碑、《过载行差务》碑,均以倡导诚信精神为核心;

三、两地创业资源共享。陕西韩城党家村先辈在南阳的商业辉煌,不是偶然巧合。既得天时、地理,又得人和。三翁堂党姓人口上万;清朝、民国时期,大家汇聚、名人辈出,举人、耆老、乡绅不胜枚举;泌阳县官田洼“皇粮”大户,被康熙帝赐小黄旗嘉奖;桐柏县党吉新座云南知府、唐河县党秀升任广东守备,护佑着家乡;这些都是党氏家族事业发达的人脉资源。

四、两地建筑风格相像。明、清风格,晋、陕特色,古朴典雅、浩然大气。党家村被誉为“民居隗宝”,山陕会馆被称为"天下第一会馆"。2016年八月党氏家族报主编党坡涛宗亲归纳的党家人应顶礼膜拜的全国十大圣地,党家村、山陕会馆均名列其中。

                           二0一七年八月二日


(说明:文中部分图片为网上搜集,特对原作者表示感谢。图中个别人物并非真实,敬请谅解。)


中华党姓网 - 版权公告
1、涉及钱财需谨慎,本站只提供平台,无法对真实性负责,请族亲理性判断真伪
2、本网站文章所有言论和图片纯属会员个人意见,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3、本站所有主题由该帖子作者发表,该帖子作者与中华党姓网享有帖子相关版权
4、其他单位或个人使用、转载或引用本文时必须同时征得该帖子作者和中华党姓网的同意
5、帖子作者须承担一切因本文发表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6、本帖部分内容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7、如本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告知本站,本站将及时予与删除并致以最深的歉意
8、中华党姓网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贴者而删除本文

分享到: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党姓网

本版积分规则


亲爱的党氏族亲,赶快加入我们吧!
X

QQ|Archiver|小黑屋|中华党姓网  

GMT+8, 2024-12-31 02:04 , Processed in 0.196018 second(s), 5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