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党姓网

 找回密码
 加入党姓网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查看: 892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网摘] 《党氏家族报》专访姓氏研究权威专家王万江

[复制链接]

316

主题

331

帖子

321

积分

管理员

Rank: 20Rank: 20Rank: 20Rank: 20Rank: 20

积分
321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8-16 09:00:28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2016年7月29-30日,王万江(右)在上海参加“万姓同根 华人共祖”首届中国非遗姓氏文化高峰论坛时与世界禁烟第一人、爱国将领林则徐第六代后裔、中国戏曲学院的林岷教授合影。

    9月12日午饭后,在网上查找党姓资料时,我偶然发现老家驻马店遂平县有个研究姓氏的牛人王万江。我的好奇心和兴趣马上被激发出来,查找了很多有关他的资料。他是遂平县广播电视台的工作人员,业余时间研究中华姓氏。我们两个还是同行呢,只不过他在县城做新闻工作,我在高校做新闻工作。


    这个人物不简单,研究姓氏硕果累累。他获得很多奖项,甚至参加了央视姓氏晚会,发表了很多有影响力的姓氏研究文章。最让我感到震撼地是,目前搜集姓氏最全的大辞典上只有4万个,而他研究发现的比这个还多900多个!


    于是,我就想联系上他,毕竟是老乡,虽然不是一个县的,但我们两个县紧邻着,是邻居。再说,我妹妹出嫁到遂平县,也是亲上加亲啊。很幸运,其中他的一篇姓氏研究文章后面有其电话和QQ号。我就先保存了他的手机号,微信马上就显示了手机联系人王万江。

    我很激动,也很兴奋。这个号是真的,不是假的,于是我就添加他微信好友。很快,他就通过好友申请,并且给我留言:“你好!党、黨不全同噢!欢迎!”


    一看这留言,就知道他是研究姓氏的专家。我就把党氏家族报微信公众号上的几篇代表性文章转发给他并表达了给他做个专访的想法。为了表示诚意,我还把我的名片发给了他,并且把专访题目和问题一并发给了他。


    他似乎跟我一样,也比较激动,没有午休,微信回复说:“谢谢!请允许晚上静心回答。高校传媒大人物采访基层媒体记者小人物。新鲜有趣!再次谢谢!不敢随性回答,午后思维迟钝,请见谅。真是缘分!!”


    老人很谦虚,也很认真。虽然只是一个不出名的《党氏家族报》的约访,老人也不敢马虎,高度重视。显然,这是作为研究姓氏专家的严谨态度使然,值得我们年轻人学习。接着,他转给了我十几篇他的姓氏研究文章。这些文章对我来说,都是极好的姓氏文化学习材料。


晚上9点一刻,王万江把我对他专访发了过来。如下:

《党氏家族报》:您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接触研究姓氏的?又是什么原因让你走上了姓研之路的?

    王万江:真正的老乡啊!为你自豪、祝福!乡亲缘,赛蜜甜;不玩虚,话直言。谢谢你关注我!愚某非姓研(姓氏研究的简称,以下同)牛人,只是业余爱好者、姓氏文化工作志愿者。远点说,20年前教学时,曾因念错新生姓或名,倍觉尴尬,觉得是教学生涯中之耻辱,想到就觉惭愧,从此留意多音字,以防再错。近点说,有四个原因:


    1、2009年日本玩“购岛”闹剧后,本人根据所学所教史地知识及爱国情怀使然,写出并发表了《中日钓鱼岛争议解决对策之浅见》,引起社会广泛关注,逾百家国家或中央级媒体刊登或转载,随之写了其姊妹篇《从姓氏文化知周边国家与中华民族的历史渊源》,得到中央政研室某机构关注,并入选文献,多家媒体刊用;


    2、此后不久,意外看到一条关于世界姓氏文化研究的文字说中国姓氏出现最早,并唯一无间断,但往下看到是一外国人的成果;


    3、王姓人口在全国各姓氏中常位居第一,但没见更多相关文字介绍,使命感驱使我写出《为何王姓人最多》发表后受到王姓关注;


    4、中国最早出现的(第一个)姓氏“风”,兴起于工作生活地——遂平,于是,就下决心调研后写出《中华首姓:风,兴起于遂平——》发表后备受当地人关注......


    以上原因促使我要进一步钻研中华民族姓氏文化,并写出一系列文章,其中《怪僻姓氏尴尬录》被中央党校理论研究机构入选文献,网上发表后50小时浏览量逾百万。社会各界,特别是热爱民族传统文化的人们给予的肯定与支持,坚定了我继续研究下去——有关中国姓氏的最高研究成果应由具有13亿多人的炎黄子孙们来摘取;我是其中一员,有责任和义务为国家、民族争口气!

    目前初步成果有:《家训 家之根国之本——由古代家训引起的思考》小册子马上再版;《中华姓氏文化研究文集》(10多万字)已排版;古今姓氏收集超过收录姓氏最多某专业辞典(40376姓)近千个;《中国汉语多音字姓氏辨考》(填补国内专业空白)即将完稿(已逾10万字)。参与2016姓氏春晚录制,并获“杰出贡献奖”......


    《党氏家族报》:您还有新闻宣传工作要做,怎么会有那么多时间研究姓氏?怎么克服的?

    王万江:上班时,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前提下,见缝插针,充分利用业余时间,多数是周末、节假日、每天晚上,给自己定任务,力争超额完成。(晚上12点前很少入睡,有时坚持到凌晨2、3点)今年4月退休后,有时间专心于此了。

    《党氏家族报》:研究中遇到的困难多吗?最大的困难是什么?

    王万江:困难不少,如,资料少,靠QQ、微信多个姓氏文化群学习充电,走访,查资料等。《中华姓氏书法大辞典》编著者陈历甫先生特意赠我一套辞典;还有母亲90多岁,有点儿痴呆,需照顾......最大困难是考证——不能在我手里出错!有时为一个姓氏,费很大周折。向外地帮提供确切信息的,都力所能及地予以回敬。但有信心、信仰在,困难都一一克服了。


    《党氏家族报》:请您谈谈中华姓氏研究的现状怎样?

    王万江:今年8月16-18日,中国“非遗姓氏学”创立筹备会在辽宁省丹东市“中华万姓宗祠”举行,我有幸参加。全国13位专业或业余从事姓氏文化或谱牒文化、家训文化研究等有关方面的专家、学者聚集一起,在做一件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影响中国姓氏文化走向的历史性大事——创立一个社会科学领域里的新学说“非遗姓氏学”,并要为此做好哪些基础工作而进行了热烈的探讨、协商,甚至是激烈地辩论。筹备会明确提出了九或十月份的正式会议要解决的几个“一”:


1、向国家有关部门报批成立一个全国性的姓氏文化工作组织领导专门(或称“协会”)机构(设在“上海·世界非遗文化城”),产生第一届领导集体;


   2、制定并通过一个《章程》,一切活动照“章”办事;


   3、办一个会刊,作为协会会务或会员交流的载体;


   4、成立一个研究院(在上海非遗城或丹东“中华万姓宗祠”),从事专门理论学术研究,以便与国际有关方面接轨,凸显我中华民族姓氏文化的国际地位;


    5、建立一所学院(依托丹东国学院),培养专业人才和传播、普及姓氏、谱牒、家训文化;


    6、建立一个姓氏文化博物馆(以河南华夏姓氏文化博物馆为基础),收藏家谱和家训及专项文物;陆续出版一批图书;


    7、筛选出《中华家谱》(蔡允中)、《中华古今姓氏大集成》和《中国汉语多音字姓氏辨考》(王万江)等三项姓氏文化精品,在二0一六年九或十月召开的“申请吉尼斯世界纪录,并永存上海非遗堿《世界华人姓氏总谱博物馆》启动仪式”峰会上,进行一次开题、立项、论证与推介活动。努力让中国谱牒文化和姓氏语言文化走上世界文明的先进行列;


    8、建立一条姓氏文化产业链,走以“姓”养姓之路,不给国家、政府增加负担;逐步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姓氏文化高端理论,培养出国际水平的姓研专家、学者,更重要地是让家谱引领家训,使家庭与社会、党和政府、国家形成合力,弘扬和传递正能量,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姓氏文化发展之路,为早日实现“中国梦”尽一份姓研者应有之力。


    《党氏家族报》:您认为研究姓氏的意义是什么?

     王万江:研究意义自不必多说:世界上唯一出现姓氏最早的民族、国家和从未间断过,姓氏特点在世界各种族、民族中一直处于优先地位,科学性、实用性没谁可比,周边多国是学我们的,因此,理论学术研究不能落后于“外人”!但总得有人愿意不计得失地自觉去做。我已有初步成果,理应继续进行下去。但面临一新问题:缺钱出书,诚愿有人帮助实现愿望。


    中华民族之根在女娲、伏羲,在炎黄尧舜、首都北京。一些姓氏后人先后漂泊海外,但心根、灵魂仍深植于华夏大地。靠什么将十几亿人、乃至一代代人心凝聚一起,维护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民族尊严?最直接、明了的答案就是每人都具有的姓氏!让中华姓氏永远传承,就是让民族血脉连续不断的最佳选择。五十六个民族、一代代中华儿女,靠血脉亲情、靠姓氏文化把古今中外炎黄子孙联系在了一起,生生不息,世代繁衍。


    姓氏文化对增强民族凝聚力有着重要意义,对海内外寻根认祖,为振兴中华,实现祖国和平统一,促进社会经济、文化发展能起到重大的作用。为此,对中华姓氏文化发展的研究,是既利当今、又益未来的“百年树人”之伟大工程,理应科学规划,认真实施,力求对中华民族发展进步做出应有的贡献。


    《党氏家族报》:您对将来的姓氏研究有什么建议?

    王万江:一是建立专门研究或管理机构。目前,拥有古今4万多姓氏、现有13亿多人口、世界上最古老的国家,没有一个专门的科研或管理机构,与古老大国不相称。在开始重视伟大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复兴、希望早日实现“中国梦”的社会背景下,建立专门的姓氏研究或管理机构的条件基本成熟,势在必行,且宜早不宜晚。二是正名分。至今,姓氏研究方面一直没有一个公认的、名正言顺的称谓,在世界已进入信息网络化之“地球村”时代的今天,显得数千年的文化大国有些落伍了。


1、姓氏学:研究姓氏起源、演变、分类、发展的综合性学科。包括自然科学和社会人文科学双重属性。其分支可以暂拟:(1)、与自然科学相关的:姓氏遗传学或姓氏群体遗传学。特指姓氏与血缘关系的学说,即生物血亲基因和染色体的遗传属性。(2)、与社会科学相关的:姓氏文化学、姓氏社会学等。其中,①、姓氏文化学:姓氏基础理论与语言、文字、考古及姓氏社会实践关系等相关学科之间的科学融合。②、姓氏社会学:姓氏与起名和宗亲组织或宗亲团体及谱牒谱系、婚姻关系、寻亲活动、家训家风、个人或家族宗族信仰,甚至与国家、政党、政府或其他宗族、民族关系,允许以姓养姓,推动姓氏文化产业发展等方面的学科。


2、依法科学管理姓氏文化或宗亲组织,科学编著姓氏宗谱,大力提倡继承和弘扬传统家训,提倡制定并确立新家训。


     3、利用家族的影响力,强化农村的管理。农民中真正了解“民主”的只是少数人。相反,因受儒家文化的世代影响,让人们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表现出高尚道德品质及崇高的道德人格,引起人们对德高望重者的尊重与信任、赞誉、钦佩。家族主要以姓氏为标记的同血同缘群居群体,它的显著特点是日常运行以儒家思想为指导,并充当儒家文化的重要传播者。它通过长辈的约定成俗和对晚辈的不断教化,形成一定的良好家风或与国法保持一致的村规民俗,借良好家训,教育子女扬长避短,摒弃邪风漏习,使个人和群体的思想、行为、习惯,万变不离儒家文化其宗,正确引导大家自觉祛恶扬善,弘扬正气。


    4、逐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实施“姓氏宗亲团体豋记条例”、“姓氏宗亲团体管理办法”等,加强政府部门的管理职能,完善服务体系。


5、编撰《中华古今姓氏大辞典》。鉴于目前收录姓氏最多的《中华姓氏书法大辞典》是部艺术成分占相当比重的工具书,并且仍有近千个姓氏未入编,为体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深厚内涵,应尽快编撰一部查漏补缺、更臻完善的《中华古今姓氏大集成》或《中华古今姓氏大辞典》。


6、正确引导修谱工作。本着实事求是的严谨态度,科学编著家谱或族谱、宗谱。


7、发挥姓氏宗亲组织或团体的正能量作用,积极参与统一战线,有效联络境内外、港澳台、国内外宗亲,为振兴家族或宗族,甚至为维护地方或国家安全、促进社会发展进步多做贡献。


    《党氏家族报》:请您列出起源最复杂的十个姓氏?

    王万江:按人口多寡计,居前十位的大姓,都是“多民族、多源流”的(复杂来源)。

《党氏家族报》:党姓您有研究吗?党姓的起源和演化是怎样的?

王万江:党姓与黨姓有同有异,或说不全相同,也不同源流。但大陆因推广简化字后,人们已不易区分了,台湾仍有“党”、“黨”姓不可混用。特别说明地是:一般人只注意建国后,由国家民政部门福利院收养的赐“党”、“福”等姓,其实,黨姓起源很早的。(这方面你是专家,我不敢再“班门弄斧”了)。


《党氏家族报》:谢谢您接受《党氏家族报》的独家专访。



中华党姓网 - 版权公告
1、涉及钱财需谨慎,本站只提供平台,无法对真实性负责,请族亲理性判断真伪
2、本网站文章所有言论和图片纯属会员个人意见,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3、本站所有主题由该帖子作者发表,该帖子作者与中华党姓网享有帖子相关版权
4、其他单位或个人使用、转载或引用本文时必须同时征得该帖子作者和中华党姓网的同意
5、帖子作者须承担一切因本文发表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6、本帖部分内容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7、如本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告知本站,本站将及时予与删除并致以最深的歉意
8、中华党姓网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贴者而删除本文

分享到: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党姓网

本版积分规则


亲爱的党氏族亲,赶快加入我们吧!
X

QQ|Archiver|小黑屋|中华党姓网  

GMT+8, 2024-4-28 07:08 , Processed in 0.246947 second(s), 5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