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党姓网

 找回密码
 加入党姓网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查看: 977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发] 豫南党氏族谱《三翁堂家谱》后记

[复制链接]

316

主题

331

帖子

321

积分

管理员

Rank: 20Rank: 20Rank: 20Rank: 20Rank: 20

积分
321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7-26 10:12:5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二0一0年春节后,我偶然间看到了一篇南阳日报刊载的“党家村与南阳唐白河”的报导。讲的是陕西韩城党家村人于大清年间,在南阳瓦店、唐河郭滩、赊店做生意的故事。当我看后立即想到既然党家村党姓人在赊店等地做生意这么大,应该有不少人留在当地安家落户。于是,就联想到我们唐河、社旗党姓是不是当时落户于这里的?正当浮想联翩的时候,巧遇一唐河县姬庄村党明显的父亲在我院骨科住院。当谈起我们党姓的来历时,老人家讲述了他所听说的一些传闻:“老三门是很早以前来到唐河的,当时老大住在十八里党,老二住在党老庄,老三住在党凹”。当我听后觉得此传闻与党家村报导根本是两码事,无法将他们联系在一起。

于是我便开始了对党姓来历的考察。因为我们何庙党姓是从姬党柳庄而来的,我就先到姬党柳庄走访,得到了一些线索,开始查阅了一些历史资料,研究明、清时期有关历史。于二0一一年七月份《何庙党氏家谱》定稿印刷成册。
二0一二年清明节,我又和我哥再次到姬党柳庄修坟祭祖,并与族人们商定安排具体时间到唐河党老庄、十八里党实地考察。

也可能是党姓族人的共同愿望。四月六日我忽然接到荣合的电话,邀我参加协商新修《党氏家谱》事宜,我放下电话马上应邀到场,并毛遂自荐当执笔人。
要撰写一部完整的家谱,必须对老祖宗的来历考察清楚。于是,社旗、方城、唐河、泌阳、桐柏五县的党姓族人就开始了对老祖先来历和身份的考证。
纵观对党姓家史的研究过程,归纳起来可分为四个阶段:

    一、以“党家村”为线索,研究清中、后期,“赊店”有关历史阶段

主要是从百度网上搜集党家村的过去历史和现状,特别是党家村党姓在唐、白河地区的经商历史。党家村是位于陕西省韩城的一个村庄。元朝志顺二年(1331年),始祖党恕轩自山西朝邑逃荒来到此地。100多年后贾姓伯通从山西洪洞县迁居而来,第五代孙与党姓结亲。党姓以务农为主,贾姓以出外做生意为主。到清顺治十一年,党家村第十一代孙党德佩牵一头小毛驴、背两包棉花来到南阳瓦店,将棉花变卖后作本钱以做小生意为生。他挨门有一唐姓老板,云南人,做瓦罐生意,是瓦店镇几大商人之一。一天,黄老板突然收到家书,急需回家处理家事,仓促间将生意交给了党氏。党氏接手后,细心经营,逐项记录每一笔买卖,并将所得银两分文不少的存下。八年后的一天,党氏到镇上赶集, 又和黄老板相遇, 便请黄老板到家中吃饭。席间从内室搬出一箱白银和一本明细账本,说是几年来卖瓦罐所赚,要如数还给黄老板。黄老板听后非常吃惊,说这是你辛苦赚的钱,咋能给我呢?坚决不收。党氏却说,这是你的瓦罐卖的钱,本来就是你的,一定得收下。二人争来争去,互不相让。多时,黄老板见再继续推辞下去也不行。便说,本钱我收下,给你留下二百两算做工钱。党氏看再不同意也不中,就留下了二百两白银。从此,他就将这二百两白银做为本金,扩大了自已的生意。康熙元年,党德佩在瓦店镇开设专营木材的“恒兴桂”, 简称桂号。由于他诚信经营,精打细算,生意越做越大。到雍正初年,在党德佩及其子党景平连东带掌的经营下,桂号已是瓦店数一数二的商家,拥有东北部大片房屋和85顷土地。并以其财力第一,被瓦店商贾推选党德佩为商会首领。从此,便在瓦店镇站稳了脚步。之后桂号一分为四:党德佩的长孙党定彊立“恒兴庆”号,次孙镇彊继“恒兴桂” 号,三孙卫彊立“恒兴栋”号,四孙守彊立“恒兴永”号。清朝咸丰年间生意达到高峰。

乾隆二十年,唐县(现唐河县)郭滩镇富商,党家村贾家贾翼堂做东家,聘请在武汉经商的党族十四世三门人党玉书做西家,合伙经营“合兴发”。

当时,唐河水深面宽,南经汉水连武汉,北经潘河至方城,是南北水运要道。据现在研究,是古丝绸之路水路终端,与陆路起点方城相交。南方丝绸、茶叶、木材北运,北方皮革、粮食南输,唐河是必经水路。形成了南北物资交流的交通枢纽。唐河沿岸有唐河县城、赊店古镇。那时,南阳一带战后待兴,建筑所需大量木料,主要由南方运输而来,木材生意十分火爆。“合兴发” 以木材生意为主,兼营南北货运,茶叶、药材。不出几年,生意越做越大,日进斗金。之后由党玉书之子党天佑,贾大有做经理将“合兴发”分店移至北百年古镇、水旱码头赊店镇。党天佑是个商业天才,主管业务。在他们的经营下,由木材生意发展到瓷器、运输、银庄;经营地扩大到武汉、长沙。财产包括整个南北太平街门面和良田千顷。雇员千人以上,吸引党家村许多家做为股头。成为赊店镇少有的大商号之一。为此,嘉庆皇帝曾向“合兴发” 赐《良田千顷》 匾牌, 以示嘉奖。当时,山西、陝西客商在赊店镇修建山陕会馆,第一批集资白银八万两,仅“合兴发”就拿出一万两白银,可见其财力雄厚。

之后“合兴发”分家, 党天佑自立“玉隆”系,邀大哥、三弟加盟,分别成立“玉隆汇”、“玉隆杰”、“玉隆成”。生意兴隆,持续几十年。所赚银两运回老家无数。每隔三天派马车向党家村驮运,村中家家端着簸萁来分银子。党家村便由此时建成。成为我国现存最完整的古建“民居瑰宝”之一。

当时党家村人在瓦店、郭滩、赊店生意兴隆长达几十年。后来由于军阀混战,加上铁路运输水路逐渐衰退,山陕客商相继回乡。党家村人也全部搬走,没有在当地落户。所以,目前唐河、社旗一带党姓不是这个时期的党家村人后裔。。

二、以“大槐树下”传说为线索,研究明朝“移民”的历史阶段

   “大槐树”位于山西省平阳府洪洞县广济寺内,是明朝山西省向外移民的集散地。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元朝末年,兵荒马乱、洪水瘟疫、民不聊生,中原地区青壮年人死伤无数,全国经济形势极度萧条。明朝建立后,朱元璋为巩固政权,采取移民垦荒振兴农业、复苏经济的措施。河南、河北、山东、皖北系农业地区,明朝政府决定将人口密集的山西省内部分人口向这里疏散,以使农业恢复、经济振兴得以落实。这就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大迁移,持续50余年。
第一次移民大约在明洪武六年。一天,朝廷下令,山西省内58县近百万男女青年分期、分批统一在山西省洪洞县广济寺集合,集合地点有一生长茂盛的大槐树,树上有一老鹳窝。当大家集合整齐后,由当时负责组织移民的官员,分配各自的去向后,当天晚上就分别向河南、河北、山东、皖北出发了。豫南的南阳、唐河是移民的主要安置地之一。因为当时信息不畅,集合时又匆匆忙忙,大家对自己的来历并不太清楚(不知道自己是何县何乡),只记得出发地是山西洪洞县大槐树下。因此到后来若干年后,中原大部分人都说自己老家是山西洪洞县,称山西人为老家人。有民谣为证:

          问我祖先在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
          祖先故居叫什么,大槐树下老鹳窝。

经查证,当地确实有许多人家,祖上是从洪洞县迁移而来。因为有这个传说,不少党姓人被迷惑和众化,也认为老祖先是洪洞县人。但经考证,党姓中这种传说没有任何依据,只是人云亦云而已。

三、以十八里党“碑文”为线索,研究元朝有关历史阶段

唐河县十八里党村始祖坟前大清同治十一年“碑文”中清楚记载“我党氏自元朝而来,兄弟三人于今已历数百年”。这首先界定了始祖来唐的时间为元朝,其次确定了来唐时是兄弟三人。那么他们兄弟三人是元朝具体哪一年来的?为什么而来的?带着这两个问题,我们开始走访座谈,查找历史资料,寻找答案。其初在走访中有这样一个传说:“老祖宗当时是朝中大臣,因为性情耿直而遭到处分后来到唐河”。那么老祖宗家在哪里?为什么事情竟遭如此大的处分呢?是不是这个传说不确切,会不会有其他原因呢?我们便开始进一步查阅历史资料,寻找答案 。元朝(1206年--1368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由少数民族统治的王朝,元朝统治者是蒙古族人,在当时的政策是统治者把全国人划分成三等。一等人为蒙古人,均为皇亲贵族,可做高官;二等人是北方少数民族人,可做中等以上官员;三等人是汉人,是被统治者。元朝时国土疆域很大,是中国历史上板土面积最大的时期。蒙古人做了统治者后,除了他们原有的游牧生活外,学习汉人文化,开始重视农业生产。分派各级官员到各地发展农业,这时有不少元军落户于中原。我们老祖先可能是这些人的其中者,但还是没有确凿证据。

四、以“羌族”为线索,研究西夏兴衰和宋、元有关历史事件阶段

几百年来党氏族人中,世代传说始祖是党项羌族人。根据这一传说我们又开始研究起西夏历史。西夏王国(1038年--1227年)是由李元昊创立的,历时190年左右。位于今宁夏、甘肃、青海、新疆、内蒙古、陕西一带。早期李氏家族年年受朝廷册封,称臣于唐、宋。到李元昊时自立为西夏国。在西夏领域内,有一党项地区,那里居住的一部分居民是大禹的后裔,因为世居党项而取“党项”为姓,后简称党姓。党姓羌族人是羌族的一个分支,称党项羌。

宋时居住在陕西冯翊郡的党姓,人丁兴旺,有不少在朝中和军中任职,故当时称党姓郡望为“冯翊郡”;又有党进被朝廷封为“忠武将军”,故称党姓堂号为“忠武堂”。

西夏后期,1225年成吉思汗西征得胜后开始对西夏的进攻。1226年李德旺病死,他的侄子李睍被推为皇帝。1227年李睍投降大蒙古汗国。 西夏亡国后,党项族人民失去了共同生活的地域,不得不与其他民族间错杂居,从而渐渐为藏族、蒙古族、回回族等族所同化。大蒙古国(1206年~1264年)、大元国(1265年~1372年)时期,在西夏故地仍生活着大批党项遗民,元代曾多次从河西陇右签征为数可观的党项兵士,元朝的宿卫军和镇戍军中都有专由党项人组成的“唐兀军”。

元朝后期中原地区兵荒马乱,连年旱涝、瘟疫不断。始祖兄弟三人(党大老、党二老、党三老)就在这一时期从陕西来到唐邑北隅安家(有清乾隆五十年党氏家谱为证)。

对这段历史的研究,不仅能证明本族党姓是党项羌人,又能明确他们是从陕西“自元朝而来”的具体时间。既符合当时的历史背景,又与族人中的传说相吻合。计算起来,始祖来唐时间至少640多年,既与十八里党清同治十一年“碑文”记载的“于今历数百年”相吻合,又与党湾村圣水寺清同治十二年“碑文”记载的:“圣水寺”又叫党寺,“不知创修何时经明季兵燹今已久灭没”,“羌坐视,以何甘”吻合。圣水寺是党家寺庙,建于明朝以前,毁于明朝兵燹。我们羌族党姓人如果坐视不管,怎么能甘心呢?这里,既能界定始祖来唐时间,又能成为党姓为党项族成份的依据。

二0一二年九月十二日《三翁堂家谱》基本定稿后,当我静下心来,回想撰写家谱的前前后后过程和方方面面事情时不禁有如下感想:

1、寻根问祖是族人的共同心愿。二0一二年四月六起,党姓族人间相互转告“拜祖修谱”事宜,交谈中个个对寻根问祖兴致勃勃,认为这是我们党姓后人早该完成的事情,过去没人去做可能是有多种原因。作为我们这一代人,逢太平盛世,国富民强之时,应该也有能力为党氏家族完成这一夙愿。

2、“族情”之大是大家的基本共识。亲有三代,族有万载。族亲之情是我华夏文化重要部分。通过党姓族人间的相互联系,由过去不相识到相识,不知道怎么称呼到知道怎样称呼,族人间的亲情空前提高,每个人都由衷的感受到党姓大家庭的温暖。

3、加强联系是族人间的共同愿望。相聚是暂时的,相识是永远的。族人间共同希望,今后不论是近在咫尺,还是远隔天涯,都要加强联系,多多沟通;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互相帮助,共同发展;为党氏家族的繁荣昌盛做出更大的贡献。

4、和睦相处是大家的共同心声。恢复羌族身份是党氏家族对羌人先祖的追根溯源和敬重思念;其核心意愿是对一个古老氏族在历史进程中绵延、迁徙、发展过程的回溯与总结,从中深刻认识多民族文化融合、交流对华夏文明进步起着助推作用的宏博理义。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是由56个民族共同组成的大家庭,各民族平等、和睦相处已上千年。我们党姓家族恢复羌族身份后,要带头搞好民族团结,身体力行做民族团结的表帅和模范。

笔者:党国安                                 
二0一二年九月十二日


中华党姓网 - 版权公告
1、涉及钱财需谨慎,本站只提供平台,无法对真实性负责,请族亲理性判断真伪
2、本网站文章所有言论和图片纯属会员个人意见,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3、本站所有主题由该帖子作者发表,该帖子作者与中华党姓网享有帖子相关版权
4、其他单位或个人使用、转载或引用本文时必须同时征得该帖子作者和中华党姓网的同意
5、帖子作者须承担一切因本文发表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6、本帖部分内容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7、如本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告知本站,本站将及时予与删除并致以最深的歉意
8、中华党姓网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贴者而删除本文

分享到: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党姓网

本版积分规则


亲爱的党氏族亲,赶快加入我们吧!
X

QQ|Archiver|小黑屋|中华党姓网  

GMT+8, 2024-4-20 05:29 , Processed in 0.364354 second(s), 5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